【导语】2025年4月自学考试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1、自叙传小说
答案:自叙传小说是以作家个人历程为创作基础,着重表达个人内心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主观情感投射,表现出浓烈的抒情色彩和个人解剖色彩。而作品的叙述视角多是第一人称,主人公形象也多有作者的强烈投影,从而形成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三重合一。所以,一般文学史论者把这种小说称为“自叙传小说”或“身边小说”。郁达夫是“自叙传小说”的创始人与收获最卓著者。
2、南明史剧
答案:在历史题材创作方面,“南明史剧”是上海“孤岛文学”20世纪40年代的创作高潮之一,主要作品有阿英的《碧血花》和《海国英雄》、于伶的《大明英烈传》等。
3、朦胧诗
答案: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带有现代主义色彩的诗潮。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江河、顾城等。重视象征、暗示、联想等手法的运用,作品具备朦胧、多义的特征。表达了对人的本质的现代考虑和对人的自我价值、心灵自由的追求,也表现了对于现实的严峻批判、怀疑及对美好境界的朦胧向往。
4、杨朔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局限。
答案:精于诗意的艺术构思。擅长缘物生情、托物言志,常从细微处落墨,通过比兴或象征手法营构诗意形象创造诗的意境,借以表达深远的旨意;
缜密精巧的艺术结构。讲究剪裁布局,行文峰回路转,每在“转弯”后升华,卒章显其志;
局限:主题单一;谋篇布局存在刻意求工的人工斧凿痕迹;艺术表现的沿袭套路乃至渐成模式。
5、余华小说的先锋性。
答案:余华小说最为明显的先锋性在于他的“冷漠叙述”。在他的很多作品中,余华一直近乎偏执地迷恋于对暴力、灾难特别是死亡的叙述。叙述语言都表现出近乎残酷的冷漠,叙述者的主体意向已降至感情的冰点。作为一种极端的后现代主义的叙述办法,余华的冷漠叙述非常好地达成了对于历史的彻底颠覆。
除去上述的主题性颠覆以外,余华小说先锋性与颠覆性还明显地表目前他所惯常用的文类性颠覆,即对旧有些文类实行颠覆性戏仿。
6、《骆驼祥子》的艺术收获。
答案:从结构上来看,主要使用老舍所谓的“栓桩法”
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小说擅长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
鲜明突出的“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点。对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知的北平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对虎妞筹措结婚典礼的交代,从对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对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些地方色彩。
在小说的语言上,老舍使用经他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平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
7、30年代文学创作特征。
从文学内容上看:运用科学的社会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由文化层面批判社会、探究生活;题材内容空前广泛,涉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生活,表现农村破产、农民的苦难和反抗斗争的内容尤为突出;新兴的都市文学引人瞩目。从文学形式上看:长篇叙事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形式日趋成熟,抒情写意小说长足进步;戏剧、诗歌、散文都有长足进步。从创作办法上考察:浪漫主义在变异中进步;现代主义脱颖而出;现实主义成为主流,同时又包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办法方法。文学理论批评,呈多元进步态势。
8、李季《王贵与李香香》艺术特点。
《王贵与李香香》的动人之处不只在于客观地反映了革命的曲折性和爱情的纯洁、坚贞,更在于对“信天游”的改造、借鉴而形成的独特的抒情意味。爱情是信天游的传统题材,自然质朴是其突出的艺术风格。《王贵与李香香》中,作者套用了信天游的一些原句,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俊鸟投窝叫喳喳,香香进洞房泪如麻。”可以说,《王贵与李香香》一诗中所借鉴的民歌形式完全达到了可以和民间“信天游”混真的地步,而且写得很生动:“一颗脑袋象个山药蛋,两颗鼠眼笑成一条线。”短短两句,就把地主丑恶的面貌表现了出来。对信天游形式的套用、仿作使作品具备音乐美,也弥补了当时文坛上新诗创作中暴露出的叙事和抒情相疏离的缺点,为新诗创作的民族化作出了非常大贡献。
9、《狂人日记》思想意义。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迫害狂”病人的精神状况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规范和礼教的“吃人”本质。在思想上,《狂人日记》是中国“五四”新文学的一篇总序,它体现了文学上的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向。揭露了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了强烈的反抗和变革精神。